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不锈钢焊接工艺
日期:2018-12-03 / 浏览: 次 / 来源:郑州高氏
中频感应加热设备中的不锈钢按金相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能抵抗大气腐蚀的钢成为不锈钢。不锈钢中,因奥氏体不锈钢比其他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热性和塑性,可焊性良好,是目前应用较广的钢种。
不锈钢的焊接性
1、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
(1)整体腐蚀 任何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其表面总会有腐蚀现象产生,这种腐蚀叫整体腐蚀。
(2)晶间腐蚀易发生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晶间腐蚀发生晶粒边界,所以叫晶间腐蚀。这种腐蚀可以发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或焊合线上,是奥氏体金属最危险的破坏形式之一。
2、热裂纹
热裂纹是不锈钢焊接时比较容易产生的一种缺陷,包括焊缝的纵向和横向裂纹、弧坑裂纹、打底焊的焊根裂纹和多层焊的层间裂纹等。奥氏体不锈钢更易产生热裂纹。
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1、手工电弧焊
1)焊前准备。当板厚>=3mm时要开坡口,坡口两侧20-30mm此刀内用丙耐擦净清理,并涂石灰粉,防止飞溅损伤金属表面。2)焊条的选用
3)常采用的焊接工艺,采用小规范可防止晶间腐蚀、热裂纹及变形的产生,焊接电流比低碳钢低20%,为保证电弧稳定燃烧,采用直流反接,短弧要慢,填满弧坑,与介质接触的面最后焊接,多层焊时要控制层间温度,焊后可采取强制冷却,不要在坡口外的地方起弧,滴线要接好,焊后变形只能用冷加工矫正。
2、氩弧焊
不锈钢采用氩弧焊时,由于保护作用好,合金元素不易烧损,过渡系数较高,故焊缝成形好,没有渣壳,表面光洁,因此焊成的接头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用于焊接0.5-3mm的不锈钢薄板,焊丝的成分一般与焊件相同,保护气体一般采用工业纯氩气,焊接时速应适当地快些,尽量避免横向摆动。对于厚度大于3mm的不锈钢,可采用熔化极氩弧焊。熔化极氩弧焊的优点是生产率高,焊缝的热影响区小,焊件的变形小和耐腐蚀性好,并易于自动化操作。
3、气焊
由于气焊方便灵活,可焊各种空间位置位置的焊缝,对一些薄板结构和薄壁管等不锈钢部件,在没有耐腐蚀要求下有时可采用气焊。为防止过热,焊嘴一般比焊接同样厚度的低碳钢时要小,气焊火焰要使用中性焰,焊丝根据焊件成分和性能选择,气焊粉用气剂101,焊接时较好用左焊法。
为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焊后应进行表面处理,处理的方法有抛光法和纯化法。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钨极直径,弧长,电弧电压,焊接速度,保护气流,喷嘴直径等。
(1)焊接电流是决定焊接电流大小决定,电流越大,直径也越大。
(2)焊极直径根据焊接电流大小决定,电流越大,直径也越大。
(3)焊弧电弧电压,弧长范围约0.5-3mm,对应电弧电压为8-10v。
(4)焊速:选择时要考虑到电流大小,焊件材料敏感度,焊接位置及操作因素决定。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
- 第四代风冷式数字中频感应加热设备01-08
- GP-200数字高频感应加热设备01-04
- GS-20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1-16
- 300KW中频感应加热设备11-16
- GS-10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1-16
- WH-VI-300超音频感应加热设备11-16
- 金属熔炼炉/金属熔化炉11-10
- 不锈钢/铁熔炼炉11-10
- 200kw中频加热炉11-06
- 铜棒锻打透热炉11-06
- WH-VI-60超音频感应加热设备11-06
- 管子淬火中频加热电源11-06
- 中频锻造设备11-06
- GP-60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1-06
- GS-60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1-06
相关内容 Rrelevant Content
- 半轴经过高频加热机进行调质后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04-12
- 半轴在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机进行淬火的过程中常出现哪些缺点?怎样解决?03-26
- 在叶片泵的组合零件中,高频感应加热机是怎样对叶片进行热处理的?02-12
- 齿轮经过电磁感应加热设备淬火后常出现哪些缺陷?如何预防?01-10
- 浅析感应加热机对大型铸件的热处理工艺12-25
- 浅析高频加热设备对针筒的热处理工艺过程11-15
- 弹簧夹头在进行高频加热设备淬火后有哪些缺点呢?如何改进?11-08
- 机床零件经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热处理后的工艺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11-03
- 收割机刀片在经过中频感应加热炉热处理后有哪些缺点?怎样解决?10-18
- 破碎机颚板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09-28
- 在高频感应加热机的加热系统中,对于冷却水我们有哪些需求?09-28
- 经过高频感应加热机淬火后的凸轮轴有哪些缺点呢?怎样改正?09-28
- 浅析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对钢领的热处理工艺09-14
- 当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对钻杆接头进行热处理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08-10
- 机械零件进行高频加热机淬火后产生硬度不足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07-13